1949年12月网络配资,中国人民解放军以雷霆之势解放了重庆这座山城。当浩浩荡荡的解放军队伍开进城区时,立即兵分多路前往白公馆、渣滓洞等臭名昭著的监狱,解救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的革命志士。然而令人痛心的是,许多革命即将胜利的黎明时分,不少同志已经惨遭敌人毒手,永远倒在了曙光来临前的黑暗中。
在这些双手沾满革命者鲜血的刽子手中,绝大多数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——他们或被当场击毙,或被逮捕后依法处决。但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却得以全身而退,他就是曾在白公馆担任看守班长的杨钦典。这个直接参与杀害革命者的特务,为何能在解放后安然返回河南老家,未被追究任何责任?这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?
时间回溯到1939年,军统头子戴笠在重庆歌乐山一带选址时,一眼相中了白公馆这处幽静的别墅。经过改造,这里很快变成了军统局专门关押政治犯的秘密监狱。此后十年间,无数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被关押在这座人间地狱,其中不乏像杨虎城将军这样的重要人物。
1948年,杨钦典被调任白公馆看守班班长。这个看似普通的职务实则责任重大,因为这里关押的都是国民党眼中的要犯。杨钦典能获得这个职位,与他特殊的经历密不可分。他出生于河南郾城一个贫苦农家,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实农民。抗战爆发后,河南饱受战火蹂躏,民不聊生。为躲避日军的强征壮丁,年轻的杨钦典选择加入了胡宗南的教导团,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。
展开剩余65%在部队里,这个身材高大、相貌堂堂的年轻人很快崭露头角。他不仅作战勇猛,而且办事干练,深得上司赏识。机缘巧合之下,杨钦典被选入蒋介石的中央警卫团,先后在重庆、西安等地担任要员警卫,甚至一度负责过宋子文等国民党高官的安全保卫工作。正是这段经历,让军统局对他青眼有加,最终将他调往白公馆这个要害部门。
然而与其他凶残成性的特务不同,出身贫寒的杨钦典内心深处始终保留着一份朴素的良知。在监狱里,他渐渐与被关押的共产党人有了更多接触。宋绮云、罗广斌等革命者敏锐地察觉到这个看守的特殊性,开始有意识地对他进行思想感化。在革命者的耐心教育下,杨钦典的立场逐渐动摇。他开始利用职务之便,为在押人员传递消息、延长放风时间,甚至偷偷带来进步书刊。
1949年11月,随着解放军逼近重庆,穷途末路的蒋介石下达了屠杀政治犯的密令。杨钦典被迫参与了杀害杨虎城将军及其家人的行动,还与同伙一起残忍地杀害了年仅8岁的小萝卜头宋振中。这些暴行让杨钦典内心备受煎熬。当接到要处决全部在押人员的命令时,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痛苦与挣扎。
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,转机突然出现。渣滓洞监狱发生暴动,白公馆的大部分看守被调去增援,只留下杨钦典和另一名特务。面对19名待决的革命者,杨钦典终于下定决心。他冒着生命危险打开牢门,放走了罗广斌、任可风等19位同志,随后自己也逃离了魔窟。
重庆解放后,在罗广斌等人的陪同下,杨钦典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。考虑到他在最后关头将功补过的表现,以及19位革命者的联名作证,政府决定对他宽大处理。起初还准备安排他在公安局工作,但杨钦典婉言谢绝,只求能回乡务农。组织上不仅同意了他的请求,还特意发放了路费,让他得以平安返回河南老家。
晚年的杨钦典常常参加白公馆纪念馆的纪念活动。每当回忆起那段黑暗岁月网络配资,想起自己犯下的罪行,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总会老泪纵横。他的故事,成为那个特殊年代最耐人寻味的历史注脚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汇融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